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開關

:::

下載專區

列印[另開新視窗]

韌性社區

日期:108-09-01    

韌性社區係指社區具有災害容受力,對於災害能夠快速反應及回復,除了社區環境較能夠承受災害衝擊外,亦強調能快速反應並自災害中復原。韌性社區強調的是與風險共存,災害的風險不可能完全避免,社區仍可能受到災害的衝擊,但藉由韌性社區之推動,可以降低災害的衝擊,並能較迅速自衝擊中復原。



不同於過去相關防災社區工作之推動,主要推動者為政府公部門,社區民眾大都擔任接受者之角色,韌性社區強調社區民眾自主性,民眾能自行來完成多數的工作,社區能派員參與防災士訓練,成為營造韌性社區的主要推手,不但可以協助韌性社區各項工作推動,也有助於在災時或災後引導居民自助、互助,使公部門的能量更易進入社區,並藉由持續運作機制建立,使資源投入效益擴大。



另以往推動防災社區多由民間專業學術機構或單位來主導,直轄市、縣(市)與鄉(鎮、市、區)公所的參與程度較低,韌性社區的推動則期望建立起公所自主推動社區防災工作的機制,並藉由直轄市、縣(市)、鄉(鎮、市、區)公所的協助,將各社區串連起來,結合民間志工團體與企業,或是鄰近的學校、長期照顧機構等,建立社區的防災網絡,期望直轄市、縣(市)政府與鄉(鎮、市、區)公所能按其地區特性和需求建立推動機制,串連社區與社區,以及周遭民間志工團體和企業。



推動韌性社區之目標如下:



一、提升社區民眾對災害的危機意識。



二、凝聚社區向心力,鼓勵民眾參與防災工作,培養其自助、互助的能力,並期望串連鄰近單位,如學校、志工團體、長期照顧機構,乃至企業等來共同參與。



三、找出並評估社區潛在的災害風險,依照社區資源與能力來排定改善順序,而後加以落實,藉此強化社區韌性。



四、藉由韌性社區推動,促使鄉(鎮、市、區)建立起社區防災工作的推動機制,未來公所能夠自立推動,當外部資源減少後,社區仍可持續自主運作。






上版日期:108-09-01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