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認識颱風
一、什麼是颱風:
氣象學上說颱風是一種劇烈的熱帶氣旋,而熱帶氣旋就是在熱帶海洋上發生的低氣壓。在北半球的颱風,其近地面的風,以颱風中心為中心,呈逆時針方向轉動,在南半球則向呈順時針方轉動「颱風」是指西北太平洋地區所出現的熱帶氣旋,除具有暴風外,也常會帶來大量豪雨,為目前威脅全國最嚴重的一種天然災害。北緯10 度至15 度一帶是最容易形成颱風的區域;而侵襲台灣的颱風大都來自北太平洋西部,發生的地點以加羅林群島、馬利安納群島和帛琉群島附近一帶最多。另外,也有颱風是來自中國南海海面的,但次數較少。
二、颱風的內部結構:
颱風的暴風範圍相當大,其半徑可由約一百公里大到三、四百公里。從氣象衛星所拍攝的照片可以看出颱風中高層大致呈圓形並含螺旋狀雲帶,在北半球是以反時鐘方向旋轉,在南半球則是順時鐘方向旋轉,而在中央部位有時可以明顯的看出無雲的颱風眼,雲的旋轉情形可以顯示風的吹向。
颱風大致為一半徑甚大的雲柱,其高度曾觀測到有18,000 餘公尺之高。在這龐大的環形雲柱中心部分是無雲或雲層很薄,是風雨很小或沒有風雨的區域,就是颱風眼。從颱風眼向外,剛離開颱風眼處,即是雲層最濃厚而風雨亦最大之處,漸向外則雲層漸高也漸薄,風雨也漸弱。
颱風眼的形成,係由於颱風內的風是反時針方向吹動,使中心空氣發生旋轉,而旋轉時所造成之離心力,與向中心旋轉吹入之風力互相平衡抵消,而使強風不能再向中心聚合,因此形成颱風中心數十公里範圍內的無風現象,而且因為有空氣下沉增溫現象,導致雲消雨散而成為颱風眼。
三、影響台灣地區的颱風路徑分類
四、何謂颱風引進的西南氣流
在中央氣象局發布的颱風警報中,常可見到「颱風引進西南氣流,將對某些地區帶來局部性豪雨,請注意防範。」的警告,甚至在颱風警報解除後,仍會一再警告。當颱風通過台灣時,其南方吹的是西南風,如颱風走向適當再加上天氣型式的配合,常引進強盛的西南氣流,此種暖溼的氣流受中央山脈阻擋,抬升至適當高度後,其挾帶之水氣易凝結而降雨,以致常在中、南部地區產生豪雨,造成嚴重災害。例如民國70 年艾妮絲颱風和民國93年敏督利颱風,皆引進強烈西南氣流,造成了嘉南地區的93 水災及中南部地區的72 水災。
五、台灣地區颱風警報發布之標準
-
海上颱風警報-預測颱風之 7 級風暴風範圍可能侵襲台灣或金門、馬祖100 公里以內海域時之前24 小時,應即發布各該海域海上颱風警報,以後每隔3 小時發布一次,必要時得加發之。
-
海上陸上颱風警報-預測颱風之 7 級風暴風範圍可能侵襲台灣或金門、馬祖陸上之前18 小時,應即發布各該地區陸上颱風警報,以後每隔3 小時發布一次,必要時得加發之。
-
颱風發生於臺灣及金門、馬祖近海,或颱風之暴風範圍、移動速度、方向發生特殊變化時,得即發布海上或陸上颱風警報,必要時並得同時發布海上及陸上颱風警報。
-
解除颱風警報-颱風之 7 級風暴風範圍離開台灣及金門、馬祖陸上時,應即解除陸上颱風警報;七級風暴風範圍離開台灣及金門、馬祖近海時,應即解除海上颱風警報。颱風轉向或消滅時,得直接解除颱風警報。
六、共伴效應
共伴效應,是指颱風(秋颱)在巴士海峽附近(恆春外海附近)時,因颱風外圍環流(反鐘向氣流)與東北季風,在臺灣的東北外海附近造成合流的現象,此謂之共伴環流。
共伴環流因混合著東北季風較冷的空氣,以及颱風環流所挾帶的暖濕空氣,所以造成此氣流中含有較多的水氣,再配合臺灣東北部地形的舉升,以致形成劇烈降水。而由於颱風外圍環流不停地提供暖濕空氣,因此降雨時間也會明顯增長許多。也就是在共伴效應下,會為臺灣帶來豪大雨。
七、滕原效應
滕原效應又稱雙颱效應,來自日本氣象學家日本氣象學家藤原咲平的研究。滕原效應(雙颱效應)是指當兩個颱風距離在1000到1200公里以內的時候,兩颱風會相互牽制,彼此會發生交互作用,有可能互相牽引行進方向,也有可能變成雙颱合一。
八、如何判斷颱風已經離開
前面曾談到當風雨驟然停止時,有可能是進入颱風眼的現象,並非颱風已經遠離,短時間後狂風暴雨將會突然再來襲。此後,風雨漸次減小,並變成間歇性降雨,慢慢地風變小,雲升高,雨漸停,這才是颱風離開了。如果颱風眼並未經過當地,但風向逐漸從偏北風變成偏南風,且風雨漸小,氣壓逐漸上升,雲也逐漸消散,天氣轉好,這也表示颱風正遠離中。台灣位於颱風路徑的要衝,平均每年遭到颱風侵襲三到四次,尤其是每年七、八、九月為主要颱風季節。
颱風帶來的主要 災害共有風災、 水災及海水倒灌、土石流、坡地崩塌等。
颱風來襲雖然可怕,但只要確實做好防颱措施,就可以保護全家平安,避免遭受颱風的侵害。
-
颱風來襲前,可利用「166」,「167」氣象錄音電話或隨時收聽(看)颱風消息,了解最新颱風動向,做好各項防颱準備。
-
如果您正在郊外登山露營應儘早返家,並向學校、家人電話連繫行程及路線,遇緊急狀況請電119或緊急求援電話112;預定登山、露營但尚未出發者,則應取消行程。
-
如住所地勢低窪,有淹水之虞,應及早遷移至較高處所。
-
如果您居住在山坡地或土石易崩落之處應儘快離開該區域。 (如果沒有其他親屬住處可居住,可以至緊急開設之收容所居住)。
-
-
應準備蠟燭、手電筒、電池及手機電池以備停電之需及求援之用。
-
檢查門窗是否牢靠,關閉非必要門窗,必要時應加釘木板。
-
房屋外、庭院內,各種懸掛物件應即取下 (廣告招牌應釘牢),避免被風吹落,變成傷人利器。
-
庭園樹木均應加支架保護。並修剪樹枝,以防折損傷人或壓壞建築物、車輛。
-
-
-
-
-
請勿至河邊工搶收作物或工作,以避免被洪水圍困;亦不可至海岸、溪流觀浪、戲水、撿拾石頭、捕魚、釣魚。
-
如果居住在鄉間,除前述一般注意事項外,尚應檢查牛欄、豬舍、雞舍。以免造成損失,或將所蓄養之動物移往較安全地方。
|







|
一、如住宅堅固又不受海嘯、 洪水影響,應留在家中。
二、若停電時,使用燭火應遠離可燃物,小心造成火災。
三、千萬別到海堤觀浪、戲水、撿拾石頭、釣魚,以免發生意外。
四、如果您居住在山坡地或土石易崩落之處應儘快離開該區域。 (如果沒有其他親屬住處可居住,可以至緊急開設之收容所居住)
五、當颱風眼經過時,天氣會暫時轉好,風停雨息,千萬不可離開住所,可能數十分鐘後,暴風雨會再度襲擊。

六、颱風期間若不得已在外駕車應減速慢行,注意交通安全。
七、檢查門窗是否牢靠,關閉非必要門窗,必要時應加釘木板。
一、颱風剛過應避免外出,因大雨過後,部分水溝、坑洞被水淹蓋潛伏危險性。
二、收聽氣象報告或收音機確定颱風已離開後始可外出,外出時也應該要隨時注意是否有物品掉落。
三、發現淹水或交通受阻地段請用電話或就近通知派出所或消防單位。
四、若有災害損失,請通知警察派出所或消防單位,作為災害檢討之統計,並作防災之改進參考。
五、災害過後打電話向親友報平安應長話短說,避免佔線。
伍、防災須知
陸、颱風宣導
一、不怕颱風來、只怕沒防災
二、颱風天血拼,小心拼到流血
三、颱風天登山,小心一步登天
四、颱風天出門,小心一去不回
五、望你早歸